最近 ,@VitalikButerin 稱 Cross-L2 可交互操作方案不再是問題,雖然沒明說具體所指項目,但結合評論區的精彩討論,我總結了一些可解決 Cross-layer2 可交互操作性的 Solutions,具體如下:
1)Based-Rollup
以太坊 layer2 陣營中,有一些追求 Compatible 等效性的項目,通過讓 layer2 和 layer1 盡可能共享組件的方式,實現最大程度兼容 EVM,使得 layer2 可以把排序器功能直接交給主網來完成。
具體而言,主網的 Proposer 在檢索 Mempool 交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類似 MEV-Boost 的特殊 Route 來抓取其中的 Rollup Batch 交易,進而直接在主網完成排序上鏈。代表項目:
@taikoxyz
2)CrossChain-Rollup
強大的 ZK 技術提供了一種可以復雜環境同 / 異構鏈建立免信任機制的可能性,包括 EVM- Compatible 這類同構鏈間的可交互操作性,Cross-L2 就屬于此范疇,除此之外,ZK 技術還能連接起 EVM 和 Non-EVM 等復雜無智能合約基礎的可交互操作性。
具體而言,ZK 技術框架會成為一種底層通信協議,通過 Proof 證明讓同 / 異構鏈能夠不查看對方具體數據僅驗證 Proof 證明就能完成絕對安全和可信的消息傳遞。ZK-Rollup 本質上就是鏈下 layer2 把大量數據計算成 Proofs 證明,然后讓主網 Rollup 合約直接驗證并 Finality 的過程。代表項目:@ProjectZKM 的 Entangled Rollup Network 統一流動性層。
3)Intent-Rollup
意圖 intent 交易一直以來都被視為 Crypto 市場擁抱 Mass Adoption 的關鍵,它能容納賬戶抽象、鏈抽象、AI Agent、Pre-Confirmation 等諸多相關方向。意圖交易本質上是把用戶的需求「抽象化」實現可編程特性,繼而通過一個去中心化 Solver 求解器平臺來代理執行用戶的需求,達到用戶端交易體驗的優化。
intent 意圖會是理想交易的最終歸宿,可以降低用戶 Onboard 進 Crypto 市場的門檻,為行業吸引增量用戶。intent 賽道理解起來并不難,但要把用戶的模糊且復雜的需求編程化后由代理程序完美執行挑戰會巨大,需要一個龐大的 Solver 求解器處理網絡。代表項目:@dappOS_com
4)Layer2 Based-layer3
都知道頭部 layer2 項目 Arbitrum、Starknet、Optimism 等都先后推出了 layer3 應用鏈戰略,layer3 應用鏈具備可定制特性,有各自獨立的 Tokenomics,還能自定義 Gas,但是要依賴 layer2 的基礎組件提供服務,最典型就是可交互操作性。
layer2 鏈可基于自己的共享 Sequencer、共享 Prover 等為 layer3 應用鏈提供跨應用鏈通信基礎。代表項目:
@arbitrum Orbit
5)Cosmos IBC Based -Rollup
Cosmos 的 IBC 通信框架為所有接入 Cosmos Hub 的鏈提供了一種基礎的可交互操作性能力,若將 Cosmos IBC 的能力專注到以太坊 layer2 生態中,就實現了一種基于 Cosmos IBC 可交互操作性達成的 layer2 可交互操作層。
這種方案會直接保留 Cosmos SDK 核心代碼,在降低開發成本的同時,同時又能針對以太坊生態進行針對性的附加開發,繼而讓 Cosmos 通用可交互操作性能夠完美落地到以太坊生態。代表項目:@Polymer_Labs
6)AVS Based -Rollup
Eigenlayer 的中間件服務協議實現了一種可以讓以太坊主網 Validators 將自身共識商品化輸送到其他 Rollup layer2 或其他同 / 異構鏈的能力。
這種解決方案本質上是通過允許以太坊驗證者重復質押 LST 代幣,基于一套獎懲經濟機制約束 Validators 來擴展到鏈外來向他鏈構造安全共識。若 layer2 都采用 AVS 來構造共識,相當于另一種經濟驅動的 Based-Rollup,主網組件就可以參與到 layer2 的跨鏈可交互過程中。代表項目:@alt_layer
7)Modular-Rollups
當模塊化到一定程度后,Rollup as a Service 范式會帶動 layer2 一鍵發鏈的市場繁榮。屆時一條 layer2 網絡可能會共享 Celestia 的 DA 數據可用性層,還有 Solana 的 VM 或以太坊 EVM 等共享執行層,以及把以太坊當成這些 Rollups 的共享結算層。而要達到絕對的模塊化協作,不同模塊或者不同鏈間的跨鏈協作通信都是基礎前提。代表項目:
@AvailProject
……其他
Note:以讓例舉僅為我熟悉的幾個方向,可能還不完整。同一方向同時在做且有差異化的項目也會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 都是以消滅中心化跨鏈橋和 CEX 資產中轉站為目的)
希望 Vitalik 能夠多跳出來發出這樣的聲音,但請不要明指向某個項目,To Vitalik 創新的前提一定不是 Vitalik 喊單背書。當然,不乏有一些項目方向會挑戰以太坊的核心地位,但以太坊的未來一定要跳出唯以太坊中心思維,跳出以太坊看以太坊「生態」才能觀全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