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發行超 2600 個 Memecoin ,收益超 230+ SOL。MakeNow.Meme 一經上線再度引發名人幣熱潮,$CTO 重現暴富神話,前排地址是內幕交易者還是鏈上 Degen 玩家?極致 PvP 下散戶如何獲益?
Memecoin 狂歡之下,基于真實業務的價值投資邏輯是否還被市場認可?VC、項目方、KOL、大戶、小散等對市場的偏差是否罅隙更深?如何定位自身生態位置,選擇合適的投資邏輯,狂歡之下更需冷靜的反思。


source:https://dune.com/hashed_official/makenowmeme
MakeNow.Meme 為何迅速引發熱潮?
從 Pump.fun 開始,就有眾多 Memelaunch Pool 爭相涌現,但相較于 Pump.fun 的 Bonding Curve 大大簡化了資產發行效率真正做到了一鍵發幣來說,其他產品雖有亮點但卻未引發太多熱潮。
Moonshot 背靠 Dex Screener,有不錯的流量入口,也有造富效應明顯的 $SC ( Shark Cat ),表現不俗但仍無法搶占 Pump.fun 市場份額。ApeStore 作為 Base 上交易量巨大的發行平臺,為 Base 生態吸引了大批玩家但交易量近期也有所下滑。Rug.fun 發端于 Farcaster 生態,類似賽馬游戲小火一把,現在卻疑似軟 Rug。眾多平臺依靠注意力經濟短期迅速獲利難以維系,Pump.fun 收益卻在 7 月 29 日再此接近前高,遭遇眾多 Fud ,為什么至今仍能十分活躍?
從市場需要什么開始思考?
沒有人來市場不是為了獲利。
當價值幣一跌再跌,主流市場敘事匱乏,散戶不再為 VC 幣買單。本輪牛市變為了互不接盤的牛市,而 Memecoin 是時間維度的資金錯配,其極具造富效應的神話極大程度上吸引了用戶注意。隨著公鏈基礎設施的完善,市場 FOMO 的情緒,Memecoin 市場成為了散戶眼中最公平最快速獲利的方式。
這一模式下,市場需要更快的交易節奏,更低的參與成本,更高的財富效應。Pump.fun 很好的滿足了散戶的需求。其 Bonding Curve 從發行模式進行簡化,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資金發行效率,節奏更快,成本更低,理解更簡單,交易更公平。從而看起來可以以小搏大,迅速獲利,即使從市場上盈利變得更難,但賭場卻從會不缺人。
但是這一模式下 KOL 、項目方與散戶無太大差異,一天成百上千個流水盤,項目方也無法洞悉哪個會是真正的金狗,KOL 做社區喊單也不存在上帝視角的優勢,太過明目張膽割韭菜則會遭遇名譽危機。那處于這層生態位的群體要如何獲利?
做市的優化?
先援引下加密韋馱(@thecryptoskanda)的思考:


source:https://x.com/thecryptoskanda/status/1818928440575508495
誠然如圖上所說,MakeNow.Meme 為做市模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表面看公開透明,所有人都需要通過掃鏈才能第一時間獲取合約。但實際上,KOL、項目方或許可以私下和平臺達成協議,提前狙擊買入低價籌碼,既不損失名譽也能用自身影響力迅速變現,為處于這批生態位,具有極大流量的群體提供了很好的入口。而平臺則利用名人效應迅速擴大影響力,散戶看到造富神話爭相參與,一時間造成極大的熱潮。


(MakeNow.Meme 項目方據傳為 Nansen CEO 朋友,除以上原因外項目方或許還是需要一點資源背景,處于核心圈層。)
哪種模式散戶更易獲利?
MakeNow.Meme 除了對做市模型很多的優化,同時選擇推特一鍵發幣,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應,極大程度上簡化了社交傳播鏈條,使整個節奏更快更直接。如果說 Pump.fun 的用戶群體是散戶,那 MakeNow.Meme 的用戶群體則更傾向于 KOL 、Degen 玩家、科學家等,對散戶來說,參與難度更高,但相比 Pump.fun 有較為明確的獲利模式 —— 掃推特找發 Memecoin 的 KOL,掃鏈找真合約,提前狙擊埋伏。
但在這種模式下,散戶參與仍有不小難度。
- 真假 CA 如何判斷?—— 雖然現在已經有幾種方案,例如:通過合約長短及后綴分辨,但尚無明確定論。
- 路徑依賴能否復制? —— Pump.fun 玩家之前建立的聰明錢、推特賬號矩陣是否需要重寫,形成的路徑依賴在其上是否能成功復制。
- 誰來拉盤? —— 隨處可發的 Memecoin 帶來散戶共識的分散,尋找哪一個才能跑出百倍幣,更是猶如大海撈針。
- KOL 多次發 Memecoin 后市場增量空間在哪里? —— 一個 KOL 的名人效應可以利用幾次?愿意參與的名人有多少?一定時間內市場容量可能有上限,后續增量空間如何尋找。
短期來看,名人效應和做市優化帶來了的紅利會使項目得到廣泛傳播。但長期來看,人人皆可發行后,人人都是項目方,誰愿意來做持續的買單,KOL、DEV、Degen、鯨魚、散戶等生態格局又會如何變化?
Memecoin 的傲慢與偏見
Solana 大會的短片相當有趣,一提及代幣空投分配人滿為患,一談到技術創新門可羅雀。人人都覺得項目方在虛假宣傳,無人在意是否有真的技術創新,拉盤才是王道,回饋社區才是優質項目?這種市場模式下,催生了 Memecoin 迅速發展。VC 抨擊,但仍擋不住眾多平臺爭相涌現;十賭九輸,但仍有聰明錢持續獲利。Memecoin 已經不是賭大小的游戲,但仍有無數人在賭大小。Memecoin 飽受爭議下,有著無數傲慢與偏見,到底有無創新,可以為項目發展和市場提供何種參考?
- 尋找增量空間 —— 把蛋糕做大永遠是更好的方案。Memecoin 作為快速吸引用戶的流量入口給 Solana 和 Base 帶來了一波紅利。但如何承接生態建設仍值得思考。
- 定位目標群體 —— 如今鯨魚、小散、鏈上、極客等用戶需求愈發不同,項目方更需做好精準定位。安全性?高收益?還是技術創新?不同敘事吸引不同生態位用戶參與,存在一定的市場傳導過程。
- 解決實際問題 —— 什么問題才是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區塊鏈不可能三角、RWA、合規化等,哪一個是真實需求?短中長期面臨的市場資金規模及流動性等都不同,不同鏈生態建設重點和用戶使用習慣也不盡相同。
Memecoin 不僅是賭大小的游戲,也是當下整體市場的縮影。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目前人們的真實需求,市場發展的階段。不帶有偏見的看待,才能更準確把握當下市場處于何種情緒,資金如何流向,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